建成了“内外互补、集约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发布时间:2015-09-22按照数控加工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环节,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实训室使用等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文化,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建成了“内外互补、集约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要求,升级改造原有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设备和内涵,完成了DMG合作项目培训教室、PLC控制系统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精密测量实训室、机械综合实训室、EDA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等实训室和实训车间的建设工作。
新购置六台生产型数控车床、1台电火花,并对原有设备进行了系统升级改造,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工厂理念,在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搭建数字化工厂系统,实现了“简单工作任务”、“复杂工作任务”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与加工现场同步化的先进教学方式;新购置了德国进口DMG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和瑞士GF高精度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结合CAD/CAM实训室和DMG合作项目培训教室引入的Heidehain数控系统iTNC编程站、Powermill等CAD/CAM/CAE软件,为专业 “创新工作任务”的开展创造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施环境,并实现了与“校中厂”——秦皇岛智尼斯机械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等广阔领域的合作,为学院机电工程中心打造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数控多轴加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基础。
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依托 “校中厂”,进一步完善基地管理与运作机制、实训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形成了校企合作互融的长效机制,将企业文化和“6S”管理方式融入基地建设,在实训教学中引入相关企业先进的企业理念和职场箴言、6S管理、典型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技术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及安全生产规范等,以文字、图片、看板、实景等多种形式为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并接受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这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形成了独特的突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系部文化。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三年建设,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1家,与秦皇岛索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 “厂中校”5个,紧密性接纳学生顶岗实训和教师下厂锻炼企业31家,既满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又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专任教师研修锻炼的需要。同时,完善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