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本系概况 党团建设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校企合作 招生就业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项目成果

开发建设“技岗对接”的专业核心课程

发布时间:2015-09-22

按照学院《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资料收集和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引导问题为引导的实践专家访谈会等方法,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企业工作现场调研。

依据实践专家意见建议和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开发建设了支撑加工与工艺编制方向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CAM技术应用》和支撑数控设备维修方向的《数控机床机械装置装调与维修》、《机床电气与PLC故障诊断与维修》共5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学习项目和任务,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性强,依照“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进行序化,融入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素养。具体建设内容与成效见表1


1  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合作

企业

学习项目

教学模式

课程评价

建设成效

1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①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②秦皇岛智尼斯机械有限公司

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①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明确任务内容和学习目标;

学生小组研究零件图纸,学习相关编程加工知识,确定加工工艺;准备必要的刀具、材料和量具等;

③进行数控编程;

④输入程序、校验、试切、自检;

⑤多方评价。

①项目的选取和实用性由相关企业工程师参与评价;

加工工件的质量由相关企业工程师参与评价;

③加工过程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小组评价。标准:数控加工工艺的合理性以及程序的正确性,工具的使用规范、操作过程规范性等。

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以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的教学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的数控加工任务,分别对应数控车床中级工、加工中心中级工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多方评价,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能力,以及规范、安全操作机床的技能和质量、精度等意识;

③本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正式出版教材《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2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

①秦皇岛齐二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②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③秦皇岛智尼斯机械有限公司

①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②套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③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④车床专用夹具设计;

⑤铣床专用夹具设计;

⑥钻床专用夹具设计。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①学生按任务书自主学习任务要求的相关知识;教师指导。

②学生分组按引导文要求逐步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指导。

③各小组在班级作项目介绍,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询。

④教师作总体评价。

 

①评价标准由合作企业技术共同参与制订。从工艺或夹具的合理性、实用性及创新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②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③每组选择1-2个综合项目由企业技术人员按企业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①依据工艺工程师的任务要求和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逐步体验工作过程,熟悉工艺员工作流程,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

②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精选了课程教学用载体,丰富了教学素材;

③本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出版教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夹具设计》。

3

CAM技术应用

①秦皇岛金威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②秦皇岛金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③秦皇岛智尼斯机械有限公司。

①核磁共振床轮POM支座的平面加工;

②葡萄酒灌装机弧形板凸轮的曲面加工;

③葡萄酒打塞机圆柱凸轮槽的四轴加工。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①明确工作任务,学生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零件的作用;

②学生小组研究零件图纸,确定加工工艺;

③软件建模、生成加工路径、后处理;

④传输程序、编辑、试切、自检;

⑤多方评价。

 

①产品质量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由相关企业质检员依据图纸评价;

②加工程序的实用性由智尼斯公司编程员评价。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刀具成本、缩短机床运行时间;

③软件与机床操作过程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小组评价。标准:加工参数合理性、工序卡片完整性、操作过程规范性等。

①精选的来自企业真实零件的教学项目几乎涉及所有知识点,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

②通过多方评价,培养学生操作规范和产品成本意识、质量意识;

③随着加工图纸的积累,不断丰富校本教材。

4

数控机床机械装置装调与维修

①秦皇岛齐二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②秦皇岛智尼斯机械有限公司

数控车床机械装置装调及维修,包括5个工作任务,分别为:

①立式回转刀架的装调、检测及故障排除;

②尾座的装调、检测及故障排除;

③X轴的装调、检测及故障排除;

④Z轴的装调、检测及故障排除;

⑤主轴装调、检测及故障排除。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①学生明确工作任务,了解数控车床主要结构的原理和作用;

②学生小组研究主要结构装配图,确定装调计划,准备工具;

③装调数控车床主要结构;

④检测装调精度,分析易出故障及解决方法;

⑤多方评价。

 

①装调计划由相关企业工程师依据主要结构装配图纸制定;

②检验精度及易出故障的解决方法由相关企业工程师参与评价;

③装调过程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小组评价。标准:装配工艺的合理性,工具的使用规范、操作过程规范性等。

①精选的来自数控车床的教学项目几乎涉及所有数控车床典型结构知识点,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

②通过多方评价,培养学生装调操作规范和机床精度意识;

③随着装调经验的积累,与企业合作编写并出版教材《数控机床机械装置装调与维修》。

5

机床电气与PLC故障诊断与维修

①北京圣蓝拓科技有限公司

②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公司

①数控车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②加工中心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①领取任务后,与设备操作者、设备管理员或老师沟通,正确理解任务;

②查看虚拟故障或现场机床状况,小组制订装配、维修任务计划;

③领取装配和维修工具及材料;

④待装配和维修设备实施和工作研讨;

⑤装配或维修后调试;

⑥填写维修的记录;

⑦组间工作经验分享。

①项目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②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效果评价、有效沟通协作评价、规范操作与劳动纪律评价;

③装配规范和质量、维修过程的规范性评价标准,主要由企业制订;

④由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指导的项目,评价以企业人员为主体。

①现场实施辅以虚拟仿真等手段相互配合,建立学生机床电气装配和维修经验体系;

②出版课程项目教学教材《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

③本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同时带动了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其中,《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零件测绘及CAD绘图》2门课程分别于2013、2014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及精品资源共享课,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融入行业企业标准和规范,并出版了相应的工学结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