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秦皇岛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秦皇岛市职业教育积极对接行业产业,不断完善结构体系、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全市已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纵向贯通的培养体系。现有中职学校26所(含2个中职附属班),其中2所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7所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拥有高等职业学校4所,其中市属高职3所,省属高职1所。拥有省属应用型本科学校2所。2024年输送毕业生2.8万余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能型人才保障。同时,秦皇岛市积极创新路径,搭建中高职有效衔接人才成长通道。2024年,秦皇岛市获批中高职“3+2”贯通培养项目27个,“2+2+2”项目2个,7所中职、技工院校与省内14所高校开展“3+2”联合培养。青龙职教中心、市卫生学校与秦皇岛市优质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中企高”联合培养,首批招生已顺利完成,努力打造人才培养无缝衔接试验区。2025年,贯通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获批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1424人。
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夯实发展根基
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政策供给,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秦皇岛市以达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职业院校基础办学条件,顺利完成卢龙职教中心迁建、抚宁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目前,青龙职教中心扩建项目已顺利封顶、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训楼和学生宿舍楼项目也已获得市审批局核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精准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
近年来,秦皇岛市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十大主导产业,聚焦新兴产业与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布局。2025年全市中职学校新增中医康复技术、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21个,撤销会计事务、航空服务等陈旧专业22个,累计备案招生专业146个。目前,形成22个省级骨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集群。其中,新能源专业群对接汽车、光伏、储能产业发展,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电池管理、充电桩运维等新兴岗位,大健康专业群覆盖医疗设备维护、康复技术等领域,契合康养城市建设需求,现代服务专业群重点培育跨境电商、文旅策划等复合型人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建强师资队伍。2024年,先后组织169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19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开展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双师型”信息化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学能力、中职班主任管理能力等培训,不断夯实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引导职业学校对接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鼓励推行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秦皇岛市已经建成市级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并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结合。四是建立健全技能大赛体制机制。强化技能培养导向,引导职业院校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良好氛围,以竞赛引领学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促进高质量就业,服务地方发展
积极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共促毕业生留秦就业。2025年3月,市教育局与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80家省内外企业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5万个。用人单位收取有效简历7200多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100人次,90多家参会单位完成招聘计划。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积极搭建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桥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市教育局将继续争取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职业教育必将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秦皇岛旅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