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服务社会能力建设项目一
——大学生飞鹰暑期社会实践团
项目设计方案
一、服务团队名称
“传播智慧旅游知识,创新乡村旅游发展”大学生飞鹰暑期社会实践团
二、服务团队组成
团长:张璐 周秀芝
团员:段冀骜、马艳茹、李翠、黄玲、李周华、王学磊、高腾雨、靳可可、张薇、马玉莹、温馨、范艳艳
三、服务团时间安排
四、服务对象
青龙县大森店村、土胡同村
五、服务前的准备
1、研讨服务内容;2、研究收集服务对象的情况材料 3.对服务团成员进行培训
六、服务内容
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关注民生——“绿色崛起”背景下乡村体验旅游实证调研
七、服务团实现目标
服务团师生通过与服务对象座谈调研了解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同时向他们宣传智慧旅游的相关知识。在奉献服务的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做出贡献。
2014年6月
大学生飞鹰暑期社会服务团项目实施
大学生飞鹰暑期社会服务团,是旅游系2014年组建的师生服务社会能力建设团队之一,团长由旅游系团总支书记张璐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由旅游系专业教师周秀芝担任,参与成员主要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志愿者,其中系实践部黄玲担任服务团副团长,系党总支书记朱爱茹参与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由系总负责,项目实施情况见下表;
大学生飞鹰暑期社会服务团项目实施过程简表 |
|||
时间 |
服务团工作内容 |
参加人员 |
成效 |
2014.6.1-2014.6.5 |
选定团员,进行培训 |
张璐、周秀芝老师及报名参加服务团的学生 |
选定了专业知识过硬和素质良好的学生作为团队成员 |
2014.6.7-2014.6.10 |
选定服务对象,按专业划分服务小队 |
张璐老师 及服务团学生 |
以专业互补的形式结成对子,服务热情很高 |
2014.6.11-2014.6.15 |
分析调研的村庄情况,研讨具体方案 |
朱爱茹、张璐、周秀芝老师及服务团成员 |
选定具有优质资源的河北省皇冠梨生产基地大森店村,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调研乡村。 |
2014.6.15-2014.6.30 |
调研的具体内容和乡村旅游的相关知识 |
张璐老师及 服务团全体学生 |
服务团的学生掌握了此次服务的基本任务和要领。 |
20147.6 |
乡村调研前的培训 |
朱爱茹负责全体团员参加 |
礼节礼貌、农村习俗、布置暑期收集材料相关事宜 |
旅游系大学生暑期社会服务团准备阶段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响应学院骨干校加强师生服务社会能力建设的号召,我系以“传播智慧旅游知识,创新乡村旅游发展”为主题口号,以发起了乡村旅游服务活动,服务团在旅游系朱爱茹书记的指导下,深刻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使之成为旅游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2014年暑假前成立了服务团、针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形成暑期服务具体实施方案。
一、成立了服务团
按照辅导员推荐和本人自愿原则,精选大一、大二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及导游三个专业的优秀学生干部组成服务团,选定李翠为负责人。
二、乡村调研
选择家乡在青龙的周秀芝老师帮助联系调研青龙发展乡村旅游情况,选定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绿色崛起愿望强烈的青龙县大森店村作为服务对象,形成调研报告,据此设计调查问卷,细化具体优化实践方案。
三、编制调查问卷
我们小分队的成员从思想上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团队每个成员都认真准备,从开始搜集资料、确定主题、通过研讨,设计调查问卷。
四、 形成青龙县大森店村调研报告
大森店村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部,在明长城脚下,距县城50公里。隶属隔河头乡管辖,距隔河头乡政府1公里。分居在两条沟里,有3个村民组,206户,779口人,有劳动力450人,其中女劳动力占40%,山场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585亩。主要经济来源靠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经济十分困难,是国家级贫困村。
大森店村是滋根重点项目村、绿色村庄建设试点村。几年来,根据滋根基金会提出的绿色示范村(草案),村民讨论后,精心谋化,制定了大森店村建设绿色村庄总体思路,按照总体思路,逐年实施,确
保“山、 林、路、水、田综合治理,农、林、牧、付共同发展”。为推进总体思路实施,三年成立了大森店村林果、生态农业、养殖三个协会,已经都在县民政局注册。协会密切配合村打造绿色村庄,构建和谐家园工作,充分发挥协会组织集体的力量,起到了协会应有的作用。还迎来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有关单位的帮扶,使大森店村年年有工程,项项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2002年春,村里引进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培育的矮化、密植、早产、早熟、早丰优良新品种——黄冠梨2万株。120户村民,在退耕还林的300亩地上,建立了黄冠梨示范园。由于个体经营,多数户管理技术不过硬,果树长势差。为了加强林果业管理,促进林果业产业化发展,保护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2004年3月成立大森店村林果协会,并制定协会章程。原有会员30人,现有120人。协会的宗旨是:坚持党的农业发展政策,发展林果业,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家园。帮助会员解决在林果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会员服务。搞好林果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和加强市场开发,为会员在生产、引进新品种、了解经营和销售信息等方面服务。2005年协会受到滋根基金会的资助,对示范园实施“八统一”管理(即:统一整地、施肥、浇水、修剪、防病虫害、蔬花蔬果、看护、销售、)后,其一,省工、省力、省钱。当年,仅打药一项,会员120户,单独打药一次需70个工,全年打6次药,需420个工。协会统一管理后,用工126个,用工费3780元,仅打药节约用工费8820元。其二,果树长势好,果品质量好,当年结果三万多斤,果品收入3万余元。从销售看,最高价卖5元钱3斤,最低价每斤0.5元(比当地其他梨价格都高),市场前景好,销售很快,销售到北京、天津、秦皇岛、本县及邻县。深受客户的好评,一致认为:该梨果形光洁美观、果肉细脆可口,称此梨为“梨中之冠”。 2008年加强了八统一管理,同时对果实套袋20万个,果树长势更好,果品质量好于往年,产果40万多斤。重新改制包装箱,果品实行分级包装,林果协会通过实施 “八统一”管理,提高了果品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统一销售提高了果品价格,会员真正得到了实惠。会员鲍际利家3口人,黄冠梨收入9000多元,人均收入3000元。
2003年,在村出口沙河处,建桥一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男女老少总动员,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多方求助,克服了种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2万元,村民出义务工3000个,奋战4个月,建长36米,高5米,七墩六孔钢筋混凝土浇筑桥,使该村公路与秦青公路接通,彻底解决了一年四季出入村过河难问题。滋根基金会项目办杨埙主任,2004年11月从美国专程来中国与北京联络员许可同行,为大森店建设绿色村庄项目-建桥送捐赠资金1万元 。滋根这种精神,极大鼓舞了干部、群众建设绿色村庄的信心和决心。几年来,全村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发扬滋根精神,搞好新农村建设。2006-2007年总投入78万元,硬化村级公路5公里,做了祖祖辈辈前人想做未成的大事情,交通方便,给村民带来欢乐,解除了困扰,对全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4年受到滋根基金会的资助,开始建三结合(沼气池、牲畜圈、厕所)沼气池,为建沼气池开了个好头。县农业局能源办与滋根密切合作,为本村提前报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现已建成107个 ,总投入42.8万元。沼气池的建成收到较好的综合效益:1、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解决了农村燃料紧缺问题;2、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解决人、畜粪便随便乱放的不卫生的恶习;3、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农田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肥料;4、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副业收入;5、有利于使用沼气照明、烧水、做饭,沼液可做追肥,沼渣可做基肥;6、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得,效益可佳。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引导农民走向富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于2005年10月成立大森店生态农业协会,现有会员80人,并制定协会章程。协会的宗旨是:坚持党在农村发展政策,搞好农村生态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帮助会员解决生态农业中遇到的难题,竭诚为会员服务。协会搞好生态农业建设、信息和市场开发,为会员在畜—沼—果、畜—沼—粮、沼—畜—菜等为模式的生态农业建设服务。生态农业协会,协调了林果和养殖协会关系,大大促进了林果和养殖业的共同发展,节约了能源,使会员们获得三丰收。
2005年,全村实施人畜引用山泉自来水工程,总投入18万元,村民出义务工4500个,全村打井18口,挖管道长达2.37万米,仅用1个月时间,使175户村民都能使用上山泉自来水,彻底改善了村民长期以来用水桶提水、用水泵抽水的传统做法。使用山泉自来水,既省工又省力,既方便又卫生。2008年,投资15万元,将村口闲置的河道改造成长200米、宽60米、深1.5米,能蓄水18000立方的蓄水池,既可以解决原有的300亩、20000株果树的灌溉问题,又整理了河道,美化了乡村环境。
滋根基金会于2006年3月资助大森店村小学校综合改造、妇女培训学校及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等项目。村小学校园得到综合改造,彻底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县教育局密切与滋根基金会合作,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保留该村小学校点,并把该校采取隔年招生就近入学的办学模式,做为全县解决农村山区小学生入学难的试点校、示范性学校。要使家乡改变贫困面貌,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路子,扶贫先扶智,扶智学科技。妇女培训学校及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成为村民常年学习和娱乐的场所,妇女培训学校常年坚持搞好各类培训,充分发挥成、职教育的优势,根据当今青年妇女在村务农较多的实际和适合发展林果业的地域特点,组织妇女及有关人员近60名参加学习果树管理、种植、养殖业等先进科技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形,聘请了县里的农业技术专家来村授课,多次邀请原副县长杜连弟到我村实地传授果树嫁接、新品种改良等林业、农业实用技术,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果树;还与唐山恒益集团取得联系,请专家多次来村讲科学养猪技术课;并组织村民到秦皇岛、北戴河、及本县青龙镇满丈子村、土门子乡丰果村等地参观考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全面提高村民素质。目前,60名技校学员已带动近200农户,推动了全村村民农林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全村已有干鲜果树7万多株。其中:梨树2.5万多株;扳栗、苹果、杏、桃、枣等树4. 5万多株。林果间作1200亩,中草药种植80亩,种植、养殖业等也有较大发展,科技勤劳致富已蔚然成风。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村广播站,坚持向村民广播。同时,还组建了全县唯一具有满族人特色的寸高跷秧歌队,在参加全县2007年春节秧歌队调演、青龙满旅自治县建县20年大庆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县文化局与滋根基金会密切合作,为挖掘古文化,发展新文化,将本村定为文化工作试点、示范村。2008年,在滋根基金会的支持和资助下,大森店老年协会正式成立,并且在今年的9.9重阳节成功举办了文明老人表彰大会,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2006年春,在各级扶贫办的大力扶助下,引进二、三元杂交基础新品种母猪100头,当年100头母猪全部产仔猪,第一次达713头,纯收入近5万元。根据绿色村庄建设总体思路中建“三会一社”的要求,在建好林果、生态农业协会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沼气池的综合效益,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实行规模养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减少养殖成本,增加收入。5月成立了养殖协会,现有会员78人。养殖协会通过实施统一供给饲料、配种、防疫、销售四统一管理后,猪无病,长势好,价格提升,占领了市场,给养猪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会员鲍承文现已发展成养猪专业户,自家猪存栏达60头,其中:种公猪2头、种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