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工作心得
自从9月份来到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支教工作已经有三个半月的时间了,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生活都比较充实。其中,在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第二届教学大赛,我有幸被邀请担当评委,除了上课外,参与了22位教师教学大赛的评分工作,感受到了这里的教学大赛的整体组织工作全过程及其参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相对于我院每年举办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巴音学院的教学大赛呈现三大特点:
1.教学大赛形式更具现场感
整个大赛从11月12日开始至23日结束,历时两周时间。参加大赛的教师采取现场授课方式,准备一个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时间为一节课(45分钟);评委随堂听课评分,有学生参与其中,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体现教学效果。
2.教师参加教学大赛积极性高涨
学院对教学大赛实行重奖政策,激发了广大教师参加大赛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大赛设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50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3000元;优秀奖七名,奖金1000元。各院系共有29名教师参加此次教学大赛,凸显了教师参加教学大赛的踊跃性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普遍性。
3.教学大赛集中展现了学院进行的颠覆性教学改革活动
来巴音学院支教之前,从网上就知晓了这里进行了颠覆性教学改革,但不知其进行的教学改革如何“颠覆”。通过亲临教学大赛,深刻理解了这里进行的“颠覆性”教学改革的理念。巴音学院自2010年10月启动了颠覆性教学改革,其实质就是颠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颠覆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学生、市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颠覆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此次教学大赛的评分标准就是结合学院展开的颠覆性教学改革活动而制定的,重点是教学项目任务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以及突出教学效果。每位参赛教师都对所教课程进行了项目任务的设计,融入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了教学做一体的实施;在教学中都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达到了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专任教师,自己非常关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效果中的具体细节。从整个教学大赛来看,虽然每位教学都积极将学院推行的颠覆性教学改革理念贯彻于自己的教学之中,但针对教学大赛中各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单元设计及课堂授课过程,我深入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巴音学院推行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认真阅读每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发现,在教学设计中几乎每位教师都蕴含这个理念: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及教学做一体融入其中,但每位教师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有些教师将原来的教学章节当做项目任务,有些教师把问题当做任务,没有真正理解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只是从形式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变换,没有深刻领会和把握课程定位和职业岗位,进行的项目任务设计只是个形式。
2.教学环节如何设计?
在这次教学大赛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环节设计非常重要,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机电学院一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本次教学任务非常清晰——测试二极管,任务设计也很明确,此教学单元共有三个任务——识别二极管(从一小袋电子管中挑选出二极管)、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二极管。这位教师先把这三个任务进行了理论讲解,之后学生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小组第一项任务就没能正确完成,错把电阻当成二极管;有的小组在完成任务中很盲目,没有认真仔细查看任务单,只知道测量二极管的电阻数值;有的小组中有的学生袖手旁观,不知道做什么。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这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个人认为,从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来看,就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做是分离的。虽然每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想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但有些教师没能真正理解“教学做一体”的实质,导致出现教学做分离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这位教师教学环节重新设计,不是先讲后做,而是先做后讲、边讲边做,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先让学生从一袋电子元件中挑选出二极管,请学生说明自己是如何挑选的,教师再总结说明识别二极管的方法,之后每小组完成第一项任务,教师检查每小组完成情况,纠正出现的错误及其找出原因,就不会错把电阻当成二极管进行测量的问题。第二,教师没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有些学生之所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很茫然,我个人认为,就是教师没有明确任务,只是给每小组学生分发了任务单。教师在布置学生任务时,一定要进行说明,强调任务是什么。如果这位教师向学生强调我们的任务不仅只测量二极管的电阻数值,而且要根据此数值判断二极管的质量和材料,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有些小组成员不能参与其中,是因为任务分配不明确,虽然小组长进行任务分配,但作为教师应该进行适时的引导督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任务可做,真正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3.传统的“教学做”课程如何进行设计?
我个人理解的传统的“教学做”的课程是诸如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实验一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原来就是“教学做”的,但不是“教学做一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中的“教学做一体”是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而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或是测量一个数据。这次教学大赛中我思考比较多的是传媒学院的一位教师的声乐课程,从课程整体设计来看,这位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项目,什么是任务”,只是把之前的教学章节套用到项目任务中来,此次教学单元也只是单纯进行的是技能的训练,没有体现出来项目任务。这节课先进行的是真假声的训练,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但就这节课而言,觉得应该进行“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设计:布置学生任务——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民歌;课堂上通过这首歌来说明真假声的演唱技巧、如何运用以及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再练习。这样教师既能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学生不仅能完成任务——完整演唱这首歌,也能在其他歌曲的演唱中运用真假声。
除了上述这三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小的细节问题,例如项目、任务、能力如何表述;教学重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如何分配等等问题,都是我在教学大赛后进行深层思考的问题。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文学院的一位教师的《会计入门》课程中的教学单元——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这位教师有着几年的企业工作经验,进行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非常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但就此次单元课而言,教学环节调控不是很到位,时间分配不太合理,不符合实际工作过程,此次课涉及到借款单、支票的填制以及收料单和领料单的填制,从责任和工作过程来讲,借款单和支票的填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整个课程教学时间这两部分时间分配比较少,而在收料单和领料单的填制却用了比较多的时间。
通过对巴音学院第二届教学大赛的深刻思考,结合我院进行的骨干院校建设,对我系的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课程负责人制
根据教师所教课程确定每门课程教学改革的课程组,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负责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用1~2年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改革。
2.确保每位教师都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每位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都要进行认真思考,每学期至少进行2~3个教学单元的改革,每位教师都要做出计划和改革的思路、方案,并确定具体时间(在授课计划中体现出来)。教研室主任负责这项工作,根据每位教师的教改方案,制定出教研室成员集体听课(教改单元)计划,上报给系有关领导。为确保教改的效果,每次听课后,都应进行评课环节,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3.举办常规的教学和说课大赛
通过参与巴音学院的教学大赛,我觉得现场授课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大赛能真正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教学效果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建议我系制定常规的每学期教学大赛的计划方案、时间以及奖励办法,保证每个教研室至少要有一半教师参加。
针对我系青年教师比较多,每学期任新课比较多的情况,建议任新课教师在每学期结课之后要进行说课大赛,以提高青年教师对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以及课程的整体把握。
旅游系 张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