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校内制度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9日]  [点击数:]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是对电算化操作程序、操作要求、操作权限的规定,明确各类操作人员的岗位及责任,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和人员交接方法,并对超越操作权限或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规定处罚措施。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电算化系统管理等。会计人员应按岗位责任制严格分工,在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中规定的各岗位人员的权限应有明确界限。
一、操作员职责
在电算化操作管理中,电算化操作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运行会计核算程序,输入经济业务的内容。
(二)汇总登记账簿、结账、对账,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并编制会计报表。
(三)打印各类会计书面资料,如记账凭证清册或机制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辅助账及各类会计报表。
(四)用计算机查询各种会计数据。
(五)对机内会计数据定期备份,作标号保存,记录上机操作情况。
(六)保护计算机软件和外设,及时发现计算机软、硬件故障,通知技术人员。
(七)登记上机操作手册和故障记录册。
二、审核岗位职责
电算化环境下,审核工作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也可以仍用人工检查。它的具体职责是:
(一)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正确性,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责任人员,不合格原始单据不得作为记账凭证。
(二)审核入机前记账凭证(仍保留人工制证条件下)的真实、正确性,主要检查内容是否齐全,会计科目填写是否准确,摘要是否规范,附件是否遗漏。
(三)审核操作录入结果是否正确,主要审核机内录入数据是否正确,或依据凭证清单对机内记账凭证逐笔审核。
(四)发现时,及时通知凭证制作者进行修改,并对修改后记账凭证再次审核。
(五)结账前,复核已审核签字的记账凭证,是否全部记入相应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
(六)对记账凭证的审核,凭证处理方式不同,审核重点也有所不同。机制凭证下,机内审核既检查输入内容的正确性,又检查会计凭证填制的正确性,审核压力较大,手制凭证方式下,机内审核只须负责录入内容的正确性,审核压力较小。要保证审核的可靠、可行,可将审核工作放在人工环境下,待确认正确后在机内进行签章确认。
三、电算化操作人员工作权限
(一)有权拒绝将未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录入计算机。
(二)有权将计算机有错的原始凭证退回原传递者。
(三)有权制止非操作人员未经同意,擅自运用会计人员计算机,随意调用会计信息资料。
(四)有权制止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破坏国家财产,破坏会计信息完整准确的行为。
(五)无权擅自更改已投入运行的会计核算程序,无权将口令泄露给他人,或请他人代替进行输入或其他操作。
(六)审核记账凭证,不得修改已经审核的会计凭证及已录入计算机并经过计算机生成的会计信息(包括凭证、科目余额数据、会计报表数据、分析资料等)。出现误操作,造成记账错误时,可由录入员制作会计凭证,经审核确认无误后,重新登记账簿。
(七)不得操作自编或系统以外的会计核算程序。
四、电算系统管理岗位职责
根据内部牵制原则,电算化环境下,应由系统管理员(电算管理员)负责会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诸项事宜的管理,并应由财会主管兼任或选拔计算机专业水平较高的会计骨干担任。
电算系统管理岗位职责是:
(一)贯彻电算化管理制度,组织会计软件的开发与推广
电算系统管理岗位人员应协助领导建立本单位具体、全面的电算内部管理制度。
(二)保障会计软件及计算机硬件的财产安全
电算系统管理员要制订安全保卫制度,以防止作弊、防止自然灾害侵袭为原则,采取有益于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发文件、数据文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备、设施安全的措施并监督处罚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
(三)保障会计软件及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
电算系统管理员负有以下职责:一是检查监督会计软件及计算机硬件的运行故障;二是排除会计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运行时发生的常规故障;三是会计制度变动或会计核算方法变动时,做好维护处理工作是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四)组织管理操作人员培训
电算系统管理员应建立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进行权限分工,并制定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操作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培训。
在明确岗位责任制条件下,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还应明确下列几项内容:
1.账务处理顺序,如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制作、录入、审核、记账次序,应制作数据流程图,以便于操作人员简捷迅速地进入电算工作环境。
2.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和故障记录制度,上机操作记录,一般会计软件提供自动功能。上机操作记录应记录操作者姓名、操作者进、退出系统时间、操作内容等。故障记录应记录故障情况、处理人员姓名、故障原因。
五、保卫和硬件维护
安全保卫制度和硬件维护制度是对保护计算机硬件、会计软件及会计数据安全措施的规定。
主要应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防止人员操作口令的泄密,二是防止对计算机软、硬件财产的侵害。
(一)防止人员操作口令泄密的规定内容
1.操作人员无权将操作口令泄露他人。
2.电算化系统管理员或财会主管,无权调阅操作人员设置的口令密码。
3.操作人员调离原操作岗位,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更换进入该人员操作范围的口令。
4.各类操作人员应根据规定,定期更换口令。
(二)防止对计算机软硬件财产侵害的规定内容
1.对防止断电、火灾等自然灾害侵袭设施的要求。
2.防止盗窃、故意毁坏硬件设备、设施的措施。
3.防止源程序及会计数据文件失盗、毁坏的措施。
4.会计数据及源程序被修改后,产生作弊行为的措施。
(三)计算机硬件维护的规定内容
1.硬件维护内容及目的。
2.硬件维护岗位人员姓名。
3.硬件维护权限及分工。
4.硬件维护时间间隔。
硬件发生故障,一般应请硬件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解决,会计人员不得私自处理。在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中,硬件管理方法必须有下列内容:
1.会计部门应有专用硬件设备,专机专用专人管理并设置备份微机。
2.计算机按顺序进行。
3.操作注意事项:
不得乱动设备间接线及线头,不得任意打开箱盖,擦拭要用麂皮等中性清洁剂,不得用浓重的清洗剂或用水擦拭设备,以免损坏机器。
4.故障处理:
故障发生并经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后,操作人员应做操作记录,记载有关情况。
在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中,还应规定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四)计算机软件维护制度内容
计算机软件维护主要是指当制度发生变化或人员调动时,应对会计软件所做的必要调整以及对必要的软件源程序重新修改。
软件维护手续,要制定详尽的报批备案制度,次序如下:
提出申请--领导审批--源程序存档--软件修改--形成文档--试运行--正式运行--新版软件备份存档。